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苏教职〔2020〕8号
发布人:祁春华  发布时间:2020-08-19   浏览次数:3501

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协同和跨界整合,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特色鲜明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全面提升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水平,省教育厅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详见附件1),请遵照执行。

请各校以指导意见为依据,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特色定位,梳理已设置专业,并于814日前报送本校专业设置和专业群组建情况(详见附件2)、专业群建设报告(包括现状和规划)。省教育厅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省高水平专业群遴选认定工作。

联系人:万炜,联系电话:025-83335623,电子信箱:jsgaozhi@126.com

 

附件:1.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的指导意见

       2.专业设置与专业组群情况汇总表

 

 

    

江苏省教育厅

2020727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0730日印发


附件1

 

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群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进一步推进专业集群化、资源集聚化、管理集约化,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和服务力,现就加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指导各高职院校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专业群建设,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带动所有专业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经过3~5年努力,建成100个左右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特色鲜明的省高水平专业群,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体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推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对接产业,彰显特色

结合学校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找准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映射关系,科学确定专业群组群逻辑。组建专业群要坚持服务面向与办学优势并重、职业岗位群与技术领域兼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同一专业群内教学资源共享度和就业相关度高,不同专业群之间优势互补、特色鲜明。

(二)统筹设计,资源共享

强化顶层设计,整合现有专业,形成集群式专业结构。加强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提高其在专业群中的示范带动能力。打破原有专业之间、院系之间、部门之间的壁垒,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设施及实训基地,厘清各专业群之间、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关系,放大集群优势。专业群名称以群内最能体现专业群特色的专业名称命名,专业群中的各专业须为《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已公布的专业或2015年后经教育部备案的增补专业,组群专业数一般控制在3~5个(不得将专业方向作为组群专业)。

(三)名师引领,团队支撑

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为专业群配备高水平带头人和教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为校级及以上教学名师、高层次人才、产业教授等,鼓励为专业群配备校企双带头人。根据专业群发展需要,组建结构化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制订团队发展规划,全面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应用技术研发水平,建立健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高职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

(四)完善机制,持续发展

完善专业群结构优化机制,实行群内专业升级改造与退出机制。在省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分类指导下,根据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预警报告,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和分析,实行就业情况、招生计划与专业群发展“三挂钩”,健全就业、招生和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定期开展社会需求调研,发布调研结果,为群内各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提供参考依据,形成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专业群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坚持校企“双元”育人,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以专业群为单元的现代学徒制。以专业群为单元联合行业企业组建产业学院,联合开展招工招生、实训实习、质量评价、就业创业等工作,形成产学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面向产业链与岗位群需求,重构“底层基础+中层模块+高层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底层基础或平台类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或通用能力,中层模块课程培养学生面向关键岗位的基本素质、核心能力、职业能力等,高层方向课程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实验实训实习实施标准,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三)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

规划、推进教材建设,完善教材选用制度,促进教材研究、编写及完善。紧跟产业发展,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针对具体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引用企业真实案例,校企共同开发新形态一体化、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推进教法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优质课堂。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汇聚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产业教授、江苏工匠、技能大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等,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制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办法,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明确教学团队在资源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教学、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具体职责和日常规范。引导团队教师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建等工作。通过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评价、团队协作、信息技术应用等能力。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明确教师“双师”能力培养措施。

(五)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建设产教融合、开放共享、资源集聚的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学服务平台。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统筹编制专业群实践技能标准。集成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融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并将平台建成区域或行业教育培训与实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创新产教融合平台运营模式,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确保平台可持续发展。

(六)服务发展能力提升

明确定位和服务领域,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加强与企业合作,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构建以内生动力、激励评价、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为核心要素的校企协同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有效衔接。围绕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企业一线员工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社区工作者培训、退役军人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发并推广高质量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培养培训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企业“走出去”。

(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创新专业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专业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管理制度,组建由行业企业代表、相关专业(群)负责人、学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专业群建设与发展。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跟踪行业技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持续保持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同步规划和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配套措施

调整优化学生、学籍、学分等管理制度。实施按专业群(类)招生,允许学生在专业群内自主选择专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跨专业群学习,获取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实施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匹配的弹性学分制,探索开展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二)加大投入保障

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群建设需要设立专项资金,保障专业群的建设。鼓励相关行业、企业配套投入,形成多元投入、协同建设模式。省教育厅将对获得认定的省高水平专业群给予适当奖补。

(三)强化质量监控

建立省、校两级专业群建设质量管理制度,坚持过程管理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制定专业群数据采集规范,实现专业群评估指标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动态更新。省教育厅对运行机制完善、建设成效显著的项目给予一定奖励,对建设措施不力、成效较差的,减小支持力度或终止支持。

 

附: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点认定指标


附: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点认定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说明

1.专业群结构

1.1专业群服务面向

专业群定位准确,围绕国家和江苏发展战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符合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1.2组群逻辑

有明确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映射关系。

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专业群组群逻辑清晰,科学合理。

1.3专业群建设目标

专业群建设目标符合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特色鲜明的要求。

专业群建设能发挥示范辐射效应。

2.专业群建设基础

2.1综合实力

专业群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有较强业内影响力。

组群专业数控制在3~5个,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

2.2教学团队

专业群带头人为校级及以上教学名师、高层次人才、产业教授等,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主持过省级及以上教研项目。

专业群有结构化“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成员专业、职称、年龄、学历等结构合理。

2.3办学条件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条件完备,教学功能齐全,能满足专业群教学需求。

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有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专业群生源质量好,保持一定办学规模。

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相关度、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3. 专业群建设内容

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坚持校企“双元”育人,推进以专业群为单元的现代学徒制。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

3.2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科学合理。

具备完善的专业群课程标准等保障实施标准。

有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及在线精品课程等。

3.3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

教材建设规划合理,教材选用制度健全。

校企合作开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活页式教材等。

能够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推进新型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

3.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具备专兼结合高水平“双师型”团队,团队梯队建设合理。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办法完善,团队教学实践能力强、应用技术研发水平高。

实施教师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

3.5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性强,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集成度高。

依托平台开展教育培训、实习实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

产教融合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完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3.6服务发展能力提升

面向服务领域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校企协同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衔接成果显著。

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开发面向“一带一路”的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培训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企业“走出去”。

3.7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专业群管理及运行制度科学合理。

成立专业群建设的相关组织,统筹协调专业群管理。

专业群与产业的契合度高,具有动态调整机制。

4.专业群建设预期成效

4.1预期成果

预期成效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可考核、可测量。

预期成效体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成效。

4.2标志性成果

标志性成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体现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高水平。

成果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能在专业群内和院校间、行业间开放共享。

5.专业群建设保障

5.1配套措施

学生、学籍、学分管理制度科学合理。

允许学生在专业群内自主选择专业。

开展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5.2投入保障

保障体系中政行企校协同度高。

设置专项经费保障专业群建设。

有专业群经费的相关管理制度,经费使用规范。

5.3质量保证

建立科学的专业群管理机制,实现专业群建设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动态更新。

建立专业群建设成效自评系统,完善动态管理机制。

 

 


附件2

 

专业设置与专业组群情况汇总表

学校名称(盖章)

序号

专业群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组群时间

组群逻辑

1

 

 

 

 

 

 

 

 

 

 

 

 

 

……

 

 

 

 

 

 

 

 

 

 

 

 

 

……

未组群专业

 

 

 

 

 

 

 

 

 

 

 

 

 

 

 

 

 

 

注:1.各高职院校根据已有专业设置情况,科学组建专业群,如实填报组群情况。

2.专业名称与代码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要求。

3.组群逻辑描述不超过200字。

4.汇总表序号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5.请将汇总表的WORDPDF版(有盖章)发送至jsgaozhi@126.com